close

  天山網訊(通訊員俞瑞娉報道)在我們的身邊,有這樣一位哈薩克族大姐,她用自己的愛心,捐資助學,給了那些孩子希望和信心,她不求回報,只求能通過自己的微薄之力,喚起身邊更多有愛心的人,去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她就是新戶鄉新戶村一位農家婦女—貝開西,哈薩克族,現年44歲。
  從小生活在木壘縣城往東走15公里處的東城鎮雞心梁村的貝開西,家中有兄弟姐妹9個,她是家中的老大,所有的家務都需要她幫父母分憚貝開西便從小就養成了勤儉節約、樂於助人的好習慣。
  1998年貝開西走上了婚姻的殿堂。結婚之後,為了改變家中的生活狀況,貝開西和丈夫一年四季辛勤勞作。夏季外出放牧,秋季儲備飼草料,冬季起早貪黑育肥牛羊,從僅飼養十幾隻羊到現在飼養300頭(只)牛羊,成為遠近聞名養殖大戶。
  2008年,貝開西定居新戶村,把兩個孩子送到新戶鄉中心小學上學。在連續幾天送孩子上學時發現兒子後面坐的那個小女生幾天都沒上學了,她回到家向兒子詢問後瞭解到,這名輟學的同學名叫董小紅,由於媽媽精神失超爸爸常年打工無人照顧,董小紅在心理上本來就有一定的自卑感,加之家庭生活的貧困,在學校里她就很少和同學一起玩爽而這次董小紅就是因為自己的書包太破舊了,怕同學笑話,所以就不願上學了。
  瞭解到情況後,貝開西專門到董占喜家中找董小紅,並把她帶到商店,用自己的錢給她買了新書包、50本作業本、兩包鉛筆、1個新鉛筆盒以及尺子等其它學習用品,還告訴董小紅的爸爸,一定要讓孩子上學,有了知識,以後才能過上好日子。董小紅的爸爸被感動了,一個勁地說著:“謝謝!謝謝!”就這樣,董小紅重新回到了校園。在貝開西眼裡,她看到最多的、關註最多的就是那些單親家庭子女及孤兒,她總覺得,這些孩子是最需要溫暖、最需要幫助的。每當看到貧困學生上學艱難,她就想起了自己小的時候,感慨萬分,決定捐款幫助這些孩子完成學業。
  2013年,新戶中心小焦林傑的爸爸不幸出車禍去世了,媽媽又離家出走,小小年紀的她與爺爺奶奶相依為命,而爺爺奶奶常年疾病纏身,生活十分拮据〈病需要錢,孩子上學需要錢,這可愁壞了焦福河老人。貝開西現做為新戶村的一員已看在眼裡,記在心上,主動給她家買了麵粉、大米和羊肉,還給她借了幾百元錢看病,幫他解了燃眉之急。還經常帶著小女孩到家中與自己的2個兒子一起做作業、玩游戲等,給予小女孩母親般的溫暖,小女孩親切的把貝開西稱為“哈薩克族媽媽”。
  貝開西來新戶村已有6年的時間,她除了資助貧困學生,貝開西還經常不忘幫助其它社會上的弱勢群體。2004年,東城鎮雞心梁村村民葉爾江找到貝開西要借款1萬元修建房屋,貝開西知道葉爾江是個殘疾人,生活的確很困難,於是資助他2000元,借給他8000元,幫助他蓋起了新房。
  從2013年起,她有了自己新的助學計劃:每年至少資助20名孤兒或單親家庭子女。兩年來,她已先後救助了新戶鄉中心小的40名在校學生,這其中有維吾爾族,有漢族,還有哈薩克族,累計資助近4000元錢。貝開西說:“錢雖然不多,我只給了每個學生100元錢,但是我要讓這些孩子知道,失去了親人,不等於什麼都失去了,我們的社會還會關心他們。
  100元對於大多數人來說,不算很多,但對於這些弱勢群體來說卻有很大的幫助;從自己一年來的勞動報酬中中拿出100元對於農牧民來說挺難,但更難的是堅持數年拿出40個100元,然而貝開西卻做到了,她不僅僅給予孩子物質上的幫助,更多的則是關心他們的心靈,她用自己的愛心鋪就了孩子們希望的路。  (原標題:孩子求學路上的哈薩克族媽媽貝開西)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q06bqpva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